在5月21日,前国脚及足球解说员刘越在社交媒体上,以篮球比赛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当前中国球员与外国球员在身体条件上的差异,同时也回顾了自己当年踢球时代的体测经历。
刘越在社交媒体上坦言,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现代篮球和足球都极其注重对抗和速度。在这种高压下,球员的技术和意识更难发挥,这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极其强大的基础能力。他以武林高手作比,强调了平时的扎实训练和基础能力的积累,就像武林高手需要熟练使用各种兵器,甚至达到只用“剑气”伤人的最高境界。
针对中国球员身体基础条件的巨大差异,刘越表示,中国球员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他指出,虽然不能完全模仿外国球员的训练和比赛模式,但我们需要知道自己的弱点和别人的强点在哪里。如甲A时期我们的体测经历,有时候因为担心体测影响参赛证而放弃或影响有球训练。并且有时需要考虑到某些队员的体力状况来调整整个团队的训练计划。
刘越回忆起当年的体测场景,有一次开测前,翻译大喊还有人未到齐,但喀麦隆的黑人队员却从远处冲来,他未按照球队计划进行却独自完成了跑步测试。他的成绩是3500米,因此免除了第二天的25乘5折返跑测试。相比之下,大部分中国球员能跑出3200米就算是很不错的成绩了。这反映出当时我们身体条件的差异以及训练理念和方法的落后。
对于为何日本球员能在体育上有所建树,刘越认为这不仅仅是体育项目的问题。他指出,我们应该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寻找答案。这包括教育、饮食、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都可能影响到运动员的表现。因此,要提高中国球员的竞技水平,我们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进和努力。
总的来说,刘越的这番言论既是对当前中国球员的鼓励和鞭策,也是对训练理念和方法的反思。他希望中国球员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提高自己。同时,他也提醒我们,要从多方面去寻找提高运动员表现的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