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的体育场上,国青队员们虽无缘世界舞台,但他们的表现却令人眼前一亮。终场哨声响起,球迷们并未因失败而愤懑,反而以掌声和《水手》的歌声为他们送去鼓励。他们0比1补时绝杀,虽失却有得,这次经历无疑是他们成长路上的宝贵经验。
失望在所难免,但这批球员能够参加世青赛,无疑会积累更多的经验,尤其是与同龄顶级球员PK的经验,这将会让他们成长得更快、更强。而中国足球的希望,就藏在这些努力拼搏的年轻人中。
自2005年国青队闯入荷兰世青赛后,中国足球U系列国字号球队便陷入屡战屡败的尴尬循环。这其中,青训的薄弱是关键因素。孩子们踢球的动力不足、家长不支持、选材难度大,都是外界对中国足球的普遍印象。然而,中国足球正在触底反弹。
校园足球计划的推出,扩大了足球人口,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踢球机会。同时,一批青训专家和外教的到来,让孩子们有机会接触到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的青训理念。金元足球的兴起也带来了正向作用,吸引了日本、西班牙的青训教练来到中国工作。
在足协的全面布局下,2005年龄段后的球员在青训阶段进步显著。从青训迈向职业阶段,官方的扶持同样关键。中国足协换届后,迅速布局U系列国字号球队,针对不同年龄段进行精细化管理和培养。
然而,这批球员仍面临最大的问题——比赛经验。尽管他们在技术和战术上有所提升,但在国际大赛和联赛中的出场机会仍然有限。如何让这批球员更快打上比赛,尤其是高质量的比赛,是中国足球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不过,已有俱乐部开始重视并培养这些有潜力的年轻球员。如上海海港队就给予国青队队员蒯纪闻更多机会,并期待他能在中超联赛中有所作为。蒯纪闻也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认识,他明白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比赛积累,才能逐渐提升自己的水平。
对于中国足球而言,让这些年轻俊才打上更多比赛,才是迈向更高追求的开端。虽然困扰依然存在,但只要有希望,就有动力。中国足球的未来,就在这些努力拼搏的年轻人身上。他们是中国足球的希望,也是我们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