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一个普通工作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上一则公告震撼了全国,公告中明确表示了苏宁电器集团、苏宁控股集团、苏宁置业集团已进入破产重整程序。这个消息对于许多人来说,仿佛是一个世纪前就已经知道但又从未去正视的警钟突然被敲响,让人震惊而哀悼。
回溯过往,在过去的四年中,江苏的体育队曾经经历过繁荣到彻底陨落的悲歌,这之后这个命运的轮盘转到了苏宁集团自身。苏宁集团的豪气当年是如此地洒脱,但在江河日下之后却如此凄凉。其衰落就像已早有预感即将到来但又一再被延迟的讣告一样。
回顾过往,尽管早在几年前的中超虚假繁荣泡沫破灭之际,江苏队已经展现出力不从心的状态,然而却依然依赖着“省补”、“国补”的优惠政策支撑。这些仅仅能让苏宁电器线下门店显得稍显繁华,然而对于一个千疮百孔的企业来说,这不过是杯水车薪。
苏宁集团在投资足球的道路上可谓是大手笔。在2017年,他们斥资近三亿欧收购国际米兰的控股权,然而这个著名的俱乐部却连续五年亏损。从账面上看,这并不像是一笔明智的投资。其后的各种投资行为与决策均暴露出一种拿国内的钱去境外投资,且有可能存在洗钱嫌疑的现象。
与此同时,球队的表现亦是大起大落。尽管在投资足球的末期仍然坚持投入,但江苏队在中超联赛和亚冠联赛中的表现都令人失望。而到了2018年,苏宁集团更是将大把的资金投入了其他项目和收购中,与足球的投资相比显得更为谨慎。
然而,这种“省补”、“国补”的生存模式最终无法支撑起一个已经病入膏肓的企业。直到2021年,江苏队因缺乏投资而失去了准入资格。更令人震惊的是,尽管苏宁集团宁愿将亏损的国内球队解散,但仍然继续投资国际米兰。这究竟是情怀还是投资决策的扭曲?
事实上,苏宁集团在过去的几年里不仅在体育版权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而且在其他领域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和收购。他们曾试图通过PP体育等平台转型为体育产业巨头,但最终因版权费用过高、运营不善等原因导致亏损严重。
与此同时,苏宁集团还进行了大量的股权交易和出售资产的行为来维持运营。从卖门店、卖股权到卖股票、卖资产等行为都反映出其资金链的紧张和生存的艰难。而这一切都与他们当初在足球领域的豪情壮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江苏队的故事更是令人唏嘘。从冲超成功到亚冠出线,江苏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但这一切都与苏宁集团的生存状况无关。对于苏宁集团来说,江苏队始终只是一门生意而已。而当江苏足球即将没落的时候,苏宁集团却未能给予其足够的支持来让其勉强存活下来。
在中超这个特殊的舞台上,苏宁集团的存在显得格外另类。他们的出现更像是一种被忽悠的结果而非深思熟虑的决策。然而当江苏队和苏宁集团都走向了终结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中国足球的未来在哪里?是否还会有更多的“苏宁”出现?而那支曾经充满草根精神的江苏队是否还能再次出现?
或许还会有更多的故事和结局等待我们去探索和解读。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记住那些曾经给我们带来激情和梦想的球队和人物他们是中国足球的一部分也是我们青春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