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效正】
在2024年的1月9日,中国足球界经历了大洗礼。当日,中国足协第十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京召开,其中透露出的信息令人深思。职业联赛治理取得历史性突破,“管办分离”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联合会已获批准成立,这无疑是中国足球的积极进展。
然而,就在此前的72个小时内,广州足球俱乐部——一支曾八次夺得中超联赛冠军、两度捧起亚冠奖杯的豪门,却宣布“官宣死亡”,因未获中国足协准入而无法继续征战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这一事件震惊了整个体育界,成为标志性的时代落幕事件。
在这背后,广州队的悲歌与困境是整个中国足球“金元时代”的缩影。自2010年恒大集团入主广州队开始,高投入、高薪酬、高转会费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但这种泡沫化的投入最终导致了巨大的财务压力,以至于俱乐部欠下了巨额债务,最终无法偿还。
拖欠球员工资只是广州队死亡的部分原因。据报道,许家印的恒大集团以“借款”的形式支持广州队,累积的债务达到了数十亿,这是压垮广州队的最大负担。在退一万步的情况下,即使广州队解决了所有眼前的危机,只要恒大集团未破产,俱乐部仍需背负这沉重的债务。
与此同时,其他俱乐部也在生死线上挣扎。质疑的声音从未消失,比如关于“引援调节费”的去向就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当初为调节俱乐部之间的转会费而设立的引援调节费,在金元时代退潮后,成为了一种缓解财务压力的手段。但当广州队等俱乐部面临困境时,这笔费用是否能够返还、如何使用都成为了争议的焦点。
反思整个“金元时代”,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这是否伤害了中国足球。在这十年里,中国职业联赛的球市红火,为中国足球带来了巨大的关注和影响力。同时,金元投入也反哺了女子足球、青训建设、足球科研等多个方面。但同时,这也让一些俱乐部陷入了无法自拔的财务困境。
如今,随着广州队的离场,我们不禁要问:谁是最后的买单者?在足球这个游戏中,负债最终无法甩掉的那个人或组织,就是最后的买单者。这个幼稚而直接的答案或许能回答那个曾经的天真而鲁莽的问题。
不过,中国足球在这场风暴过后仍有希望和潜力。从广州队等俱乐部的兴衰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足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管办分离”等措施的实施将为中国足球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期待着中国足球能够走出困境,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