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足球反腐风暴中,一位级别极高的官员,杜兆才,迎来了法律的裁决,被判处十四年有期徒刑。他是有史以来因足球腐败落马的官员中,刑期最为严重的一位。这背后,涉案金额的巨大令人震惊。据报道,当李毓毅的涉案金额为1200万被判11年,于洪臣因2200多万被判13年,而涉案金额高达4300多万的杜兆才则面临了最长的刑期。然而,这并不只是数字的累加,更是罪行的沉重。
刑期的长短或许无法完全反映杜兆才过去几年对足球的危害程度。在央视播出的足坛反腐纪录片中,杜兆才面对镜头坦诚了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他曾经公开表示自己没有做好中国足球反腐斗争的“守门员”角色,未能抵御住利益围猎的选择。而这样的坦诚,似乎只是一种表象。杜兆才的真实形象远比这要复杂得多。
他的落马,以及对中国足球造成的危害,远非简单的“没有当好守门员”和“随波逐流”所能概括。在苟仲文、杜兆才、陈戌源三方的内耗中,足协一度陷入混乱。在许多足协老一辈的眼中,杜兆才对大环境的危害尤为严重,是历届领导中最大的问题之一。他们认为,正是从杜兆才上任开始,中国足球的风气开始败坏。
在杜兆才掌管足协的时期,足协内部机构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部门数量从原来的十多个激增至30多个。虽然对外宣称是为了扁平化管理,但事实上这无疑增加了更多的部门和部门负责人。杜兆才更是将自己从其他协会带来的亲信安排到核心岗位上。只要听话、肯效忠,至于是否有能力,却并不重要。这样的局面让足协内部形成了前呼后拥的局面,以杜兆才为首的嫡系势力在足协内部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这种以收钱、花钱、糟蹋钱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局面,却让足协陷入了巨大的经济问题中。不仅杜兆才自己因收钱问题被查,一些与杜兆才关系密切的嫡系也出现了经济问题。而足协高昂的租金和装修费用等问题也被曝出。在拿到亚洲杯举办权后,杜兆才领导的亚洲杯组委会大手笔地花费资金,导致最后退款金额远低于原交款金额。同时,草皮招标价格远高于市场价,还引发了外界的怀疑。
而杜兆才主政足协期间最大的闹剧莫过于前女足主帅的解约风波。中国足协在输了官司后一拖再拖,最终面对国际足联的压力只能还钱。一个以“收钱”、“花钱”、“糟蹋钱”为中心的高层领导被利益围猎也是意料之中的事。然而杜兆才并非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随波逐流;相反他更像是在利益围猎中乘风破浪的人。
根据官方曝出的信息部分信息显示杜兆才利用职务便利为其他俱乐部谋取不正当利益并帮助自己的亲信获得某家俱乐部运营权这家俱乐部的幕后BOSS就是杜兆才本人。更令人震惊的是当有线索反映中甲联赛存在假球赌球嫌疑时国家体育总局要求杜兆才牵头进行调查处理然而他却敷衍了事因为他旗下的俱乐部同样在被举报之列他怎么可能去查自己的俱乐部呢?
除了在经济问题上有所涉案外杜兆才在个人生活上也未能保持谨慎。传闻中的“好侄女”虽然背锅但杜兆才的私生活却鲜有报道。而在一次出国工作中他深夜离开大部队去了不该去的地方这也让人对他的私生活产生了更多的猜测。
微信名“知足者”的前三个字原本是杜兆才对人生的期许但如今配上他的14年刑期这个“知足者”的结局显得尤为讽刺和悲哀。他的故事警示着人们权力的诱惑和利益的围猎下人性的脆弱和迷失同时也提醒着人们法律的威严不容挑战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