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足协公布的清欠名单的公示期过去一段时间后,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仍存在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尽管三天的公示期已经结束,但首批名单中仍可能隐藏着一些浑水摸鱼的情况。这种情况在每年的准入审查时几乎都是不可避免的,多数情况下,除非出现严重的经济问题或俱乐部面临难以维持运营的困难,一般都能够最终获得准入资格,甚至有时存在欠薪的问题也依然无法阻止他们的进入。
这其中,或因球员选择妥协的缘故,或者因俱乐部与球员之间个别纠纷未能短期内解决,即使面临争议也先暂且放行通过准入审查。然而今年的准入审查过程显得格外艰难。仅有十三支队伍未出现在首批清欠名单之中,但这其中已经引来众多举报告状的信息,通过各方的举报来看,我们可以断定实际清欠的情况与首批名单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出入。对此现象我们早有预感,然而却没想到这一次竟会引发如此广泛的反响和争议。
据多方信息,如“北青”方面所报道的那样,此次公示期内就有超过十家原本在清欠名单内的俱乐部被举报。这无疑是一个非常罕见的情况。如果最终证实这十多家俱乐部确实仍存在欠薪问题,那么国内联赛将有近半数的队伍陷入欠薪困境。然而足协仍需按照这一标准进行准入审查。若此情形持续下去,明年联赛的俱乐部名单将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这批被举报的球队中,不仅有中乙球队占据多数,甚至还有中甲和部分中超球队。其中三、四家中超球队若被证实存在欠薪问题,再加上武汉三镇、沧州雄狮和长春亚泰等队,那么中超联赛中存在欠薪的球队数量将十分庞大。这一波接踵而至的举报潮在过去的准入环节中并不常见,这反映出球员在长期的欠薪状态下已经彻底失去了耐心和妥协的余地。他们不仅为工资而斗争,还为其他因清欠工作不力而遭受损失的款项而争取权益。足协给这些球队的时间已所剩无多,必须在年底前完成清欠工作。若未能在这一时间节点上解决问题,即便只欠一块钱也将被排除在准入名单之外。这也反映出俱乐部对球员的承诺往往无法兑现,许多球员并非出身富裕家庭,长期的欠薪无疑让他们选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将与俱乐部的矛盾推向了白热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