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视着东西部战绩排名的数字,胜场、负场和胜场差交织出一幅奇妙的数列图景,区分明显的争冠劲旅、季后赛席位争夺者以及垫底区球队的轮廓逐渐清晰。当你凝视这份数据超过一分钟,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图景呢?
是西部第二至第八名球队间激烈卡位战的瞬间定格,还是西部附加赛席位争夺的紧张角逐?抑或是争夺东部第四名次位的三足鼎立之势?这些画面或许都存在于这组数据的背后。
然而,仔细观察后,我们也能发现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已经有1/3的球队似乎已经放弃了本赛季的挣扎,他们正在为乐透顺位的争夺而明争暗斗。甚至有些球队不惜无底线摆烂,只为博取更高概率抽中状元签,以期能选中像杜克大学天才前锋库珀-弗拉格这样的新星。
这样的现象不禁让人回想起2010年代中期那段黑暗岁月,当时“摆烂”成为了NBA最火爆也最遭人诟病的词汇。而如今,本赛季关于摆烂的讨论再次达到白热化,从播客到电视辩论,从酒吧到理发店,闲谈之间无不涉及。
确实,某些球队通过雪藏球星、弃用老将、启用边缘新秀等方式降低了取胜意愿,让这场反常的“输球竞赛”和乐透抽签博弈成为焦点。然而,现实情况其实要复杂得多。联盟对某些球队的处罚,如对爵士处以因轮休明星前锋的罚款,以及比赛中出现的各种策略性操作,都让这一现象更加扑朔迷离。
尽管如此,好消息是仍有23支NBA球队仍在为季后赛席位或附加赛资格而奋战。这要归功于2019年实施的新版乐透抽签概率规则和2021年引入的附加赛制度。这两个制度的初衷是让更多球队在三月和四月保持竞争动力。它们确实起到了作用,但同时也催生了一些球队为了追求更高的乐透顺位而故意输球的情况。
联盟官员们对此心知肚明,但他们也在努力通过微调规则来遏制这种“摆烂”现象。比如,他们调整了乐透抽签的概率,让战绩最差的三支球队获得状元签的概率统一设定为14%,而不是原先的25%。这样的改变确实让刻意摆烂的风险增高,使得某些球队在权衡其他激励因素时更加谨慎。
然而,“摆烂”现象仍然存在,仍是NBA需要面对的问题。尽管相比过去已经有所改善,但仍然有球队在为了追求更高的选秀顺位而采取各种策略性输球。对此,NBA篮球战略与分析执行副总裁Evan Wasch表示:“我们绝非漠视批评,这个问题值得持续优化。”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应忽视附加赛制度给中下游球队带来的激励。如今,即使是一些被认为“摆烂”的球队也经常展现出超出预期的战斗力。在他们的身上,“摆烂”标签有时被滥用,比如一些球队因伤病困扰而表现不佳,却被贴上了“摆烂”的标签。
总之,“摆烂”现象在NBA依然存在,是联盟需要持续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问题。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欣赏这23支球队的精彩角逐,以及他们在追求胜利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创意”。无论是真正的竞争还是策略性的输赢,他们都为球迷们呈现了一场场激烈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