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CBA联赛因众多不职业的行为而备受诟病。频繁出现的争议判罚、屡禁不止的伤人动作以及对于突出球员的奖励敷衍了事,都让球迷们感到不满。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比赛的公正性和观赏性,也损害了CBA的品牌形象。
近日,上海男篮外援洛夫顿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他刚刚获得的“月度最佳国际球员”奖杯,然而这个奖杯的状况却让人大跌眼镜。从他发布的视频中可以看出,奖杯的水晶球部分与底座完全脱离,让人不禁质疑奖杯的制作质量和CBA官方的态度。洛夫顿在配文中幽默地表示要考虑去修奖杯了,并透露CBA官方在颁发奖杯时,并未附送保护用的盒子。
据了解,洛夫顿能够获得第二期月度最佳国际球员的荣誉,是因为他在之前的比赛中表现出色,场均出场31分钟,能够得到23.7分、12.8个篮板、7.1次助攻、1.6次抢断以及1.3个盖帽,总计贡献8次两双、2次三双,带领上海男篮打出一波11连胜。然而,奖杯的问题却让这个荣誉的含金量大打折扣。
对于CBA的各种乌龙事件,许多球迷已经见怪不怪。奖杯成本被质疑只有“几十元钱”,还有人旧事重提,提起了丁彦雨航在2017-2018赛季的最有价值球员奖杯与电商平台的果盘是同款。除了上述案例,CBA还时常因为疏忽细节而闹出笑话。例如,2020年全明星赛扣篮大赛冠军矣进宏的奖杯就少印了一个“军”字,这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热议。
尽管有一些小的补救措施,比如为错名戒指的持有者万圣伟重新制作奖杯并将错版戒指拍卖所得款项捐给贫困儿童,但这并不能掩盖CBA赛事在组织和管理方面的不足。作为国内最高级别的篮球联赛,CBA应该更加注重赛事品质和细节管理,以提升整体形象和球迷体验。然而,现实却是CBA在组织管理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听之任之罔顾品牌商形象和球迷呼声。
与NBA和欧洲小球相比,CBA的商业运作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当NBA和欧洲联赛都在不断创新和进步时,CBA却还在坚持“自上而下”的原则,以大局为重,掩盖事实的真相。这种做法只会让问题愈演愈烈,固步自封的做法实在是开倒车的行为。奖杯破损看似是表面现象,实则暴露了CBA积重难返的本质问题。如果CBA不能正视这些问题并加以改进,那么它的形象和地位将难以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