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CBA常规赛中,广东队以111:82的大比分战胜了广州队。这场比赛不仅是一场简单的胜负之争,更是揭示了CBA联赛架构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首先,广东队员的“组团卖惨”从反面角度突显了CBA架构的不合理和不科学。广东队虽在之前取得了九连胜的佳绩,但大败给上海34分的现实让人对这连胜的真实性产生了质疑。吉伦沃特的伤退并非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即便他能够砍下50分,也难以改变广东队在结构上的硬伤。这支队伍缺乏胡明轩这样的关键球员,缺少优质的锋线球员,更缺乏能够支撑起球队的小外援。
相对而言,虽然辽篮同样缺兵少将,但主帅杨鸣始终承受着下课的风险,而杜锋则一直被球迷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形象所包容。广东队仅仅失去了胡明轩这一核心球员,而广州队在2024年的赛季中却失去了众多主力,包括李炎哲、崔永熙、陈盈骏等核心球员。这样的阵容调整使得广州队几乎到了只能卖人的地步。如果不是因为四节七人次的外援新规,广州队的战绩恐怕会比摆烂的福建队还要糟糕。珠三角地区承载四支CBA球队的难度可见一斑,若佛山凤铝仍在,那将是真正的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的写照。
其次,广州队在郭艾伦缺阵的情况下受到了巨大影响。今天吉伦沃特作为首发球员,与莫兰德两位大外援在广州内线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米切尔教练迅速调整战术,对徐杰实施包夹策略,成功实现了反超。上半场广东队领先10分,这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郭艾伦的缺阵使得广州队失去了以往的从容。即便小外援麦考尔表现出色,也难以改变局势。
上半场广东队的顺风顺水与对阵上海时的屡屡受挫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再次凸显了广东队球员级别不够的问题。他们不可能每场比赛都遇到像广州队这样相对较弱的对手。即便广东队人员齐整,短期内也难以重回巅峰。
第三节比赛继续进行,广东队继续保持内线的三高度优势,而广州队的连续换人仍无法阻止分差的进一步拉大。吉伦沃特的出色表现、任骏飞的赛季最佳表现以及徐杰的全场贡献都让才高八斗的米切尔教练只能眼睁睁看着世界从自己手中流逝。
从今天的广东德比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广东三兄弟的下滑趋势在未来数年内难以逆转;第二,广州队在广东的生存空间有限;第三,即使胡明轩回归,广东找到理想中的小外援,广东队也难以迅速回到总决赛水平。他们的内线和锋线问题在短期内仍难以解决。总体来说,这场比赛既是一次实力比拼的结果展示,也是对CBA联赛架构的一次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