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篮球联赛(CBA)经历了一场显著的战术变革,那就是“小球热潮”的兴起。这一热潮中,三分球的投射变得愈发频繁且准确,无论是外线球员还是内线球员,都开始将三分球作为一项常规的得分武器。这一变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中距离投篮的减少。
回望本赛季的比赛,我们不难发现,能够经常完成中距离投篮并且保持高命中率的球员寥寥无几。放眼整个联盟,只有像林葳、郭凯、李炎哲等少数几位球员仍然将中距离投篮作为自己的主要得分手段。而更多的球员,无论是像杨瀚森、胡金秋这样的优秀球员,还是其他球员,都更倾向于外线的三分球投射。即便如此,我们也能看到如徐杰这样的球员,虽然中距离抛投较多,但整体投篮次数依然偏少。
这一现象的产生,除了球员的技术特点外,还与现代篮球战术的演变以及后卫球员身高受限等因素有关。三分球由于其得分的高效性,在比赛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这无疑增强了比赛的观赏性,但就球场上的多样性而言,这未必是一件好事。
曾经的比赛中,中距离投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得分手段。然而,在现代篮球中,这一手段似乎被人们所遗忘。过度追求观赏性和高得分,甚至有传言要设置更远的三分线,这使得中投的训练更加被忽视。然而,任何一种新的战术的产生,都必然会替代老的战术并发出新的光彩。
对于是否应该继续刻苦训练中距离投篮这项技能,每个球员都有自己的选择和考量。但无论选择何种路径,都需要在尊重篮球运动多样性的基础上进行。让我们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看法,共同为篮球的发展献言献策,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关注!